消费降级、李币和其他
在去年 11 月时候,我便收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这个直接就是导致了我的消费计划改变,同时,我也把那个噩耗分享给了同事们,同事们第一反应就是不相信以及否认自己在被覆盖的范围内——Very typical,大家在自己要破防的时候,总会第一反应自己骗自己。对于我来说,原本想消费的东西,如 IK iLoud MTM 音箱、Mac mini,就此彻底放弃。大概率,之后换 Mac mini,要么等 M6 (也就是 2 年后)、要么就是二手 (估计也得等个几年)。
降级除了消费大件外, 信用卡、家里 Utility 习惯也做出来改变:我之前基本上不太会去查 Cashback 信用卡,而现在已经申请了 Maybank Family & Friends 的 8% 返现;对于电费,之前一般是 200 新币一个月,现在则已经降到了 130 新币——如果我的手机套餐不是在合约里,估计我也会换成更便宜的。
整个降级可以说是痛苦且愤怒的。 痛苦的原因是这的确直接影响了我的日常生活习惯,并强制要求我做出了改变;愤怒的是,这种行为,让我觉得在饮鸩止渴。CCP 以这种极其不合理的远洋捕捞方式,尝试在短期内拿到更多的钱。这有可能让部分人选择回国,但我,一定是不会回去了——我已经和家里说:我不会回国了。这种做法下,它就是在让我换国籍 (虽然我在 2 年前的目标就是如此),我同时给家里人也发送了“发泄愤怒”的消息,我妈要我冷静——直到,我给她说了到底会“降级”多少钱。
其他和钱相关的,最近还有两件事情。
第一件,是我司在 US 的运营情况。
就如我所料,我司在 US 里被 Ban——这是一开始很多人都不愿意相信的,可以在我们推项目进度的时候,就能感受到各个其他团队的乐观,我也不特别怪他们,毕竟公司一开始给了一个过于乐观的预期,但这也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了其他团队对当前中美对抗情况的无知。
项目的过程是惨烈的,但还好,结局是川爹给到了我们 75 天的延缓时间。在最终“决战日”里,我所在的团队基本上就没则么睡过觉,而且还一连串的出现了各种问题,让我觉得,在这次大项目后,大家应该都能学习到一些新的东西。
按照我和 Patrick 的“调情”说法,这已经是我第二次参与这种 US DAU Killer 的项目了。上一次项目,是在 2019 年,那次项目的上线结果,是立马出了一次大 Bug,在连续修了几天后,才最终重新上线。而这次,可以说我做足了准备1:对于功能质量,我多次自行测试,确认没问题;对于优先级,我对汇报给我的 PM 说明了到底该如何多个群聊、到底什么问题我们才需要看。
但依然,如我上面所说,过程是惨烈的,在上线前的几个小时里,我们在和其他团队的沟通中,发现了一个重大问题:我们的测试环境配置有错误,也就是说,我之前多次的自行测试结果,虽然都符合预期,但实际上环境是错的——果然,在重新配置上正确的环境后,之前的测试流程没法跑通。我当时大概就有点血压上升了,立马让 QA 重新配置测试所有场景。QA 则是连夜打电话,让相关 QA 连夜测试完所有场景,最终提交新增的 URL、API 白名单给到各个团队,来修复 Bug。
除了测试环境,还有在最终上线过程中,也是出现了一次严重错误:文案的上传。这块目前还不知道到底是哪个步骤导致了问题,但结果就是网页上线延迟,差点没有赶上最后甲骨文的拉闸时间,让研发 Lead 觉得自己差点被开。
不过,对比 2019 年,这次的产品结果是好的。最终用户体验到的,没有 Bug,主流程全部跑通,数据符合预期。这让我觉得,我这次加薪应该是没啥问题了——当然,即使加薪,就目前看来,由于上文最初提到的政策,也是没什么特别用。但至少,不会上演一开始预想的“公务员加薪我下岗, 我们都有美好的未来”——这个“都有美好的未来”我也是问了下新加坡本地同事,新加坡本地有没有类似的讽刺说法,同事们说没有。可能……他们的确都有不错的规划吧。
另外,几个依然和这次 US 运营项目有关的琐事,比如项目的命名、PMO 让我的愤怒,我也想再说下。自从 2019 年后,我就开始使用历史相关的事件,来命名项目,而不是其他几个中国大陆团队在我看来是比较中国特色的英文命名方式 (比如其他团队会起名什么 Project U、X 等等,让我觉得实在是不明所以)。一开始我是提议用 Titus 这个名字的,因为这位 Titus 大哥,摧毁了 Second Temple,导致了大家的逃难——事实也的确如此,最终产生了美国用户自称 Refugees,来到小红书2。当然,我这个命名方式最终是被否了;而关于 PMO 的愤怒,则是来源于优先级和水平:PMO 在操作步骤文档还没写完的情况下,居然先去写了绩效评估,我直接就在会议室里吼了出来;然后,最终的操作步骤文档,居然是由我下面的 PM 写出来的,PMO 只是听着 PM 的话,在打字——这是什么语音转文字!
接下来,第二件,是“李老师”发布了李币。
我完整听完了王志安采访李老师、方脸、和其多人的直播,我相信的是李老师并不想割韭菜,但,实施方案,实在是过于的鲁莽3。
在李老师的采访中,他基本上是个复读机 (重复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被他成为“愿景”的东西):我要筹钱做一番事业,做什么,我还没想好。我的计划如果失败了,那就失败吧,以后其他人还有更多的计划——实际上,这山寨币大概率要失败,他只是一直都不敢直接面对这个问题。而对于最后40分钟,在问道“买的人可能都是国内的人,会对国内的人造成安全问题”,他居然是回答“我觉得国内买的人不会有多少”、“他们买的时候应该自己要知道风险”——这和22年突然解封时候政府说“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有什么区别,我只要不报数字,就是没死人,你们自己死了,是你们自己的事情。
在方脸的采访中,稍微不复读了点,但大致和李老师一样,要做一番事业,但没想好做什么,虽然举了几个例子,但可笑至极——他自己说反共方式,王志安也是在视频里直接绷不住:给人李币,去厕所里涂上民主自由。
一个小插曲:当方脸说到“他会收到一系列反共方式,相信王志安也会收到”的时候,王志安还是很自保的立马说了一句“但是我不参与” (我不是在说王志安是大外宣——明显不可能是,但王志安下意识的反应,还是挺有意思的)。
事实上,从李老师和方脸使用“愿景”、“迷因”这种说法开始,就是在自我欺骗。因为中文里很少这么说。他们尝试用英语的、币圈的方式来描述“几乎不可能的痴想 (愿景) ”和“山寨 (迷因) ”,就已经是失败。尤其当他们自己说出“厕所涂墙”的时候,和“愿景 (Vision) ”这一词来对比,真的是可笑。
但,可能每个人都没法逃过自己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