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面升级

其实尝试升级、考虑了不少新硬件设备和软件、网络套餐,折腾了一段时间,算是到了“差不多”满意的程度。下面就是考虑过的、换掉的、和目前的状态:

1. Mac mini (M1 芯片)

自从 19 年开始外接两台 4K 显示器后,我那 2018 款的 13 寸顶配 MacBook Pro 的性能就开始跟不上了。无论是打字时的延迟,还是随便干个什么风扇就 6000 转起步,然后 CPU 温度持续 80°C,严重影响工作和娱乐。于是我开始寻找各种解决方案,最终发现,那就是 13 寸的散热实在太差,但如果想要好的体验,必须要 16 寸 + 5600M 显卡。

于是,我犹豫了,尤其是当时立马要出的 M1 芯片。最终 M1 芯片的性能出乎我的意料,也正好有同事朋友的苹果员工折扣,因而就买了 Mac mini——因为可以接两台显示器,一台 5K,一台 4K。

不得不说 M1 性能非常的好,我的日常工作,基本上都是吊打老电脑。

2. LG UltraFine 5K

这台显示器是在我使用 13 寸 MBP 时候所买,当时没意识到 13 寸实际上不支持同时外接 5K4K,于是就出现了:虽然的确可以两台显示器都点亮,但 5K 这台字体会有点模糊。

但这的确是一台非常符合我需求的显示器,同之前购买的 LG UltraFine 4K,有 Thunderbolt 3 接口、有多个 USB Type-C 接口、内置音箱,同时,还多了摄像头和麦克风——这是我当时极度需要的,因为在家办公,外接两台显示器下,MBP 是一直合盖,如果开会还要清理下桌面,把一旁的 MBP 拿过来、打开,就非常的麻烦。

有了这台显示器后,浏览器的标签页点击也方便了很多 (由于缩放 + 本身显示器的大小),同时,这也是我换成 Mac mini 成为主力机的一大助推——不用担心 Mac mini 没有麦克风和摄像头 (然而 Lark 依然没有支持 M1——不过在重新 Review 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有内部 M1 版本,虽然还是 Rosetta translation)。

而在购买了 Mac mini 后,也考虑过 2 个显示器,因为 Mac mini 无法同时链接两台 Thunderbolt 3 显示器,第二台显示器只能是用 HDMI 接口接入。第一台是 LG 32UL950,选择 DCI-P3 显示后,颜色是最接近 LG UltraFine 4K/5K 的,然而闪屏且只有一个 HDMI 接口;第二台是 ASUS PA32UCX,这大概是我尝试过最贵的显示器,而购买了这个显示器后,我终于意识到了 Linus 所说的“这不是一台消费级显示器、他也不是给普通用户用的”——且不说这个显示器的重量 (反正我也不移动),他的主要问题是:OSD 的操作太傻逼、Mini-LED 现阶段依然不成熟。

OSD的傻逼:可能是我人老了 (但还在折腾 Google Pixel),被先前的 3 台 LG UltraFine (是的,32UL950 的类别也是 UltraFine) 调教后,实在是无法接受几乎全手动且复杂的设置。我自认为已经是非常的 Tech savvy,而且对校色、专业用途有一定的研究,但依然,被这显示器彻底打败:意义不明的设置名字 (且不给解释)、复杂到只有看说明书才能懂得的颜色方案、切换输入并不会自动识别等等。这……就是专业级的显示器么。

Mini-LED 的不成熟:从配置上看,1152 个分区背光,简直是顶配,可是光晕效果依然明显——只要背景是深色,然后有小的高光场景,高光周围就会有明显光晕。以及,过热后的显示器风扇咆哮,是的,真的是咆哮——声音大概就是一辆卡车从你身边开过。

但不得不说的是,DisplayHDR 1000 的效果的确是很棒,吊打 600,虽然无法和家里的 Sony A9G 比,但应该主要是 OLED 的缘故,每个单一的像素就是一个分区背光——打算搬家后,入手 LG CX 电视。

3. Barrier

根据 2 可知,就现在,在家中只有两台 LG 与 Apple 合作的 UltraFine,因而无法同时连接到 Mac mini 上,那么如何用一套键鼠但同时使用两台显示器?先是看到了 Synergy 这套方案,非常想试一下,但发现并没有试用,因而就直接谷歌了 Synergy alternatives,于是找到了 Barrier,用的是 Synergy 的老版本代码,但需要的功能都有了:a. 一套键鼠控制两台电脑;b. 跨设备复制粘贴 (虽然 macOS 原生支持)。

于是出现了:4K 连接老 MBP,5K 连接 Mac mini,还是挺好用的。尤其是现阶段,Lark 不支持 M1 芯片 (Web 版实在是难用,各种信息不同步、授权失败等等),因而 MBP 依然非常有用。预计等到之后的 Mac 产品重新支持两台 Thunderbolt 3 接口显示器后,该软件和 Mac mini 就会退役。

4. 罗技 G604 LIGHTSPEED

罗技 MX Master 2 网上的评价都不错,之前也的确入手的一款,但从实际的办公体验上来说,并没有我之前罗技 G502 方便——自定义按键实在太少了,而且手势按钮让我觉得及其难用,下按后还要移动鼠标,这姿势太难保持了。唯一的优点对于我来说,是那个自动无刻度滚轮。

当然,祖传 Micro-USB 接口也是槽点之一,目前看来是到 3 代,也依然是同样接口……于是在一路的搜寻后,发现了 G604,和 G502 类似的造型 (G502 无线版价格过于昂贵),但没有太多“游戏”的造型元素,且按键更多。于是就购买了 G604。

目前使用下来符合预期,也不需要充电,靠定期换电池解决。自定义按键的手感比 G502 稍微重了一点,但问题不大,基本上这个鼠标应该就能一直陪伴我的办公吧。

5. 上海精品网

这是一个衡量钱包和麻烦程度后的决定:

  • 华为云的 CN2 香港价格非常昂贵,1.04 元每 GB;
  • 现成的服务在对比价格和速度后,其实也没有便宜到哪里去。比如之前用的 N3RO 和 Blinkload 速度其实很一般,ByWave 速度快,但用的 V2Ray,路由器性能个不上。
  • 如果要使用多台服务器且保证相对的隐私,即使用梅林 Clash 来做分流,YouTube 这类流媒体走现成的服务,Google 查询或其他文字、图片类网站走自建的华为云,规则调整麻烦,且梅林 Clash 现在配置起来还是麻烦。

于是,最终联系了电信师傅,开始寻找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案,由于有上传的需求,当时是想政企宽带 500M 对称上下行 + 继续使用华为云,但算下来价格实在爆炸。于是还是选择了原电信套餐 (1000M 下行、100M 上行) + 精品网。

精品网的海外连接速度的确远远好于普通网络,比如之前完全连不动的 Linode 日本,目前任何时刻都是跑满宽带,且再也不用担心过度使用华为云流量导致的每月宽带价格过高。

6. Google Pixel 4 XL

请看这篇日志

7. 未来的 LG CX 电视、新的租房

等待下一篇日志吧,预计 1 月中旬搬入新房间。



Date
December 20,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