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感

大概明白了 YouTube 给的我是什么,是真实感——从互联网中,找到的真实感。这是一个非常匪夷所思的结论,但也印证了为什么我对中国大陆多数互联网网站、App 的粘度低,它们带给我的真实、交流感极低。

地铁上看到 Keep 的广告,用着偶像告诉我,要自律;在 B 站的推荐视频里看到 UGC 的标题,“当代青年生存现状”;在知乎的推荐流里,营销号告诉我外卖则么点便宜,或是如何成为一个好的 PM 培训。

上面这 3 个例子,我的脑中想法分别是:

  1. 打扰到我自慰了;
  2. 这推荐则么做的这么烂,全是流量密码,没有人工复审吗,还是说纯协同过滤后我的中国大陆同类们就是在看这种视频;
  3. 商业化逻辑能优化下吗,首刷 3 个三方营销号内容。

如果再进一步想,这些内容对我的关联或共鸣——并没有:关于自律,就如几年前的极简,或者更加粗俗的说,它其实就是戒色吧的变种,到底还是对“有付出就有回报”的对等模拟,然而,对我来说,打扰我自慰了1;关于生存现状,无论描述的是学生、工作、还是情感,都无法进行自我映射,学生和工作,我都没有遇到那些困恼,情感,有困恼,但都不是视频中的描述;关于 PM,这可能是唯一一个和我实际工作有点相关的东西,但一看,就知道绝大多数知乎里的描述,都是想象,不是 PM 真实的状态。

它们都有点所谓的“一键通往成功”,这和“不转不是中国人”,没有区别。我时而也思考这到底是则么回事,是不是中国大陆的语言、内容走向了封闭?可能有一点关联,在高压下,可以创作的内容只有美好未来和略过敏感话题才可以,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下,可以创作的,也的确就是那几个主题的内容2

最近我也是体验了次“一键成功”,论文被总结到了一个考研“考点3中。然而作者的总结,完全是论文的相反面。中国大陆的绝大多数内容,的确就只是“月薪 5000 的经验,来告诉到家如何月薪 50000”。他们是否真的能知道“真理”,并不重要,只要机械的互动和流量就行4

而可能就是从这点上,当然,也有钱的因素 (准确的说是“税”的问题),让我想脱离现在的环境,即使是上海这个我非常喜欢的城市。这将在明年的 3、4 月份,实现,从上海前往新加坡 (这一定不是我自律导致)。


  1. 对我来说,人生的转折点其实就只有这么几个,现在再努力,很多时候也无法赶上那几个点的选择。↩︎

  2. 甚至女拳都可以被归为此,它是对“封闭的成功男性”话题的附属品,“成功男性”必须阉割的,性欲必须删除。↩︎

  3. 又是一个“一键成功”的例子。↩︎

  4. 至今我依然能想到几年前思考的问题,“条件反射式”的互动是不是交流,我依然认为,这不是。↩︎


Tags
生活

Date
October 30, 2021